在倡導“回歸傳統”、“健健”潮流的今天,中華傳統醫學理論和以藥物為主的民族醫藥倍受人們的青睞,同時鑒于醫源性、藥源性的不斷出現,化學藥品的副作用等方面的原因,國際社會對藥物的需求量大增,這為傳統醫藥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中華傳統醫學自七千年前發軔,到戰國時代的《黃帝內經》形成了完善的體系,綿綿兩千年發展至今。中醫經絡學認為寒則凝,凝則氣血不通,經絡堵塞,而成難愈之病,而手足口,是寒氣進入之門。同時足和足上的穴位與臟腑有著密切的關系,足號稱人的第二個心臟,因此中醫防范和看診非常重視對足的保健和看診,泡足、蒸足、按足、針灸足部穴位等看診方式隨之而生。
藏醫藥學同樣是中華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完整的理論體系。隨著大唐公主西嫁松贊干布,藏醫學進入了理論化系統化時期。到公元8世紀,杰出的藏醫學家老宇妥元丹貢布在融合中醫、印度醫學以及藏族傳統醫學的基礎上,著成了偉大的藏醫巨著《四部醫典》,奠定了整個藏醫體系基礎。《四部醫典》非常重視養生,主要觀點與《黃帝內經》一脈相承,同時《四部醫典》還收錄了藥材911種、治病自有工藝3456個,成為藏醫學的臨床百科全書。其中有關藏醫藥看診的眾多方法中,藏藥蒸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在《四部醫典》的引路下,藏藥蒸足逐步成為了傳統的藏醫診療方法,藏藥蒸足利用水的溫度產生的蒸氣,刺激和促進毛細血管擴張以及機體內血液的循環,將藏藥蒸自有工藝中的成份皮膚、粘膜、靜脈等進入機體,從而達到對機體或病源進行熱的刺激和藥物成份的滲透,以祛邪扶正、看診。
苗族是非常一個古老的民族,素有“千年苗醫,苗藥”之說。苗醫熏蒸療法源于苗民對蒸汽的認識,結合苗醫善用鮮藥熏洗外治的經驗而產生。早的熏蒸療法是用燒紅的磚塊放入藥液中,以產生蒸汽。現代流傳的熏蒸療法,已有所不同。一般是將藥物煮沸,上以蒸桶(箱),叫病人坐進蒸桶之內,再把蒸桶蓋好,但不能蓋嚴,要略留通氣孔,利用藥水蒸汽熏蒸病人全身,以達看診目的。
熏蒸療法看診較廣泛,苗族民間醫生常用此法看診風濕痹癥(風濕性關節炎)、偏癱肢體麻木、半身不遂(中風后遺癥)、肌肉萎縮(周圍神經炎)、浮腫(急性腎炎)、皮膚瘡癢疥癬等。當然,不同的病癥要用不同的藥物。
香港惠輝國際健康產業集團秉持著春德澤惠,共舞光輝的企業風格,深入挖掘傳統的中華醫學瑰寶,營造和諧健康家庭。為此惠輝國際在苗、藏醫藥學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熏蒸設備和健康科學技術,形成了惠輝苗藏三蒸項目。根據苗、藏醫自有工藝,在選取藥材的基礎上,惠輝國際開發了苗、藏藥蒸藥包,惠輝苗、藏藥蒸藥包對祛痰化濕、清熱緩緩效效、活血化瘀、溫胃益腎、四肢僵直、脾血不足、關節疼痛、皮膚病等癥狀有顯著的;針對不同的健康癥狀,惠輝國際又開發了針對性的精油蒸熏,終形成了苗藏三蒸項目,滿足更多人群的需求。
惠輝藏藥包所用藥材均為西藏專屬的藥材。青藏高原,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而擁有奇特且分布廣泛的植被群落,具有十分豐富的動、植、礦物,苗藥豐富,苗醫藥特色突出,是苗族人民數千年來傳承至今的寶貴文化財富,具有悠久的傳承性、突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據統計,西藏可供開發利用的藥材3000多種,苗藥有3800種,經研究,且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氨基酸,屬藥材的上乘佳品。而且在加工過程中苗、藏藥均不采用任何化學合成手段,提高/增加了藥品的純正性。
惠輝國際將苗藏三蒸項目納入惠輝家庭健康管理社區體驗中心體系,建立以苗藏蒸足項目為核心的健康專業店---惠輝苗藏三蒸堂,掀起了薰蒸健康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