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咖啡等混戰中求生 個性西餐廳突圍傳統
從這里,咖啡皇后金梅央邁出了優先步;從這里,彼岸咖啡“成功超車”,從西餐市場中分割出了“商務西餐”的蛋糕,坐上頭把交椅。而如今,從這里,“個性化主題”西餐廳如蒲公英般隨風飄散、落地生長,大有“后來者居上”的態勢,這里就是在西餐文化坐標里應有一席之地的外貿窗口——義烏。
義烏因大量境外客商的集聚(常駐外商超過13000人),西餐的品類、風格、定位呈現了不盡相同的特點。現在,稍不留神就可以在街頭的轉角看到各式風情的個性化主題西餐廳。正如“遇見咖啡”、“lost咖啡”、“一米陽光”、“記憶”、“五合院”等儼然繪制了一張有聲有色的2013版較新西餐咖啡版圖。
“兩岸咖啡”用了6年時間在義烏從1家店開到8家,“彼岸咖啡”用了5年,而散落在義烏大街小巷的個性化主題西餐廳則是不到1年時間已經超過10家。個性化主題西餐廳發展方興未艾,已讓咖啡前輩“兩岸”、“彼岸”刮目相看,與此同時,個性化主題餐廳亦出現頻繁更換股東和轉讓的消息,成王敗寇、生死沉浮的商業社會的新陳代謝規則,使原本一枝獨秀的市場,變得繁星點點,混戰不止。
“商務格調”轉型“小資情調”
市場在變,咖啡連鎖收效的模式不變
“去麗江的時候坐在那兒的咖啡館里,很愜意的感覺,就萌發了和朋友在義烏開咖啡館的念頭,不同于兩岸咖啡的商務感覺,我們想打造一處能讓顧客在工作后休閑放松的地方。”“遇見咖啡”的合伙人之一陳偉說,“遇見咖啡”自今年1月在義烏開了家門店后,反響不錯,日營業額上萬也是有的,繼而在溫州、義烏開了連鎖分店,而目前正在籌備永康的另一家分店。
昨天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類似的個性化主題餐廳已不下10家,在義烏這個化程度頗高的地方,連不少業內人士也看不懂其中的門道。義烏咖啡界人士“彼岸咖啡”創始人陳筱敏告訴記者,咖啡市場本質上是休閑經濟的一種形態,后來能否被社會認可,還需要時間來檢驗。不過她分析認為,未來咖啡店的空間應該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從現有的個性化主題咖啡店的特點看,不排除會向連鎖加盟方向收效的可能,而這并非是單獨的方向。
已經跨出連鎖優先步的陳偉認為,咖啡連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是細分西餐市場是目前各類個性化主題西餐廳能夠活得滋潤的關鍵。他透露,“遇見咖啡”的消費者大多是70、80、90后,客戶定位則是針對年輕人和商貿城下班后想要休閑放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