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有銷量無品牌
華為手機
2012年4月,華為在國內市場推出了超薄智能手機――華為Ascend P1,6月28日P1上市,首批以零售版形式公開渠道銷售,為此華為為P1花費巨資打造的老人與白馬的廣告,廣告播出后引來了一陣嘲諷,用戶對手機的訴求完全沒有展示出來,“不僅是世界500強的”的LOGO也顯得可笑,看起來像企業宣傳片,而不是面對消費者打造的產品。《華為的世界》的作者冀勇慶曾撰文稱,2012年華為犯了三個錯誤,其中一項就是營銷上的重大失誤,“白馬老人”的廣告沒有勾起他們任何的購買欲。
在同行眼里,華為的營銷弊病更為透徹。青橙手機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袁鵬對表示華為就不會做品牌和營銷,當然由于投入大,肯定果,但是如果掌握技巧和方法,會取得更大的效果,他強調說“核心的是,他們不知道品牌如何運作,他們的方式都是在學習其他人的。”
賣力吆喝收效甚微
2012年是華為手機賣力“吆喝”的一年。
比如葉詩文、柳巖等明星微博神秘手機的營銷引來關注。在上為轟動的營銷莫過于贊助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了。2012年4月10號,華為宣布贊助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
對華為來說,這是華為邁向品牌化、高端化的好機會。眾所周知的是,三星就是借助奧運等體育營銷提升了自己的高端形象。不過,顯然華為對這次的良機利用不足。
北京中體經紀管理公司體育營銷部前項目經理晁石對表示,華為的此次贊助深度和形式非常老套,只是一次性的曝光,沒有深度的與產品服務作結合。
廣告贊助除了能增進品牌認知以外,更重要的效果在于把產品服務本身呈現出來。可供學習的對象就是思科。在皇馬俱樂部主場,思科打造了數字體育場,在體育場上找到了自己本身技術性行業的價值,把體驗式營銷玩轉了。“打logo喊口號的贊助形式是沒有太多意義的,基本上可以說是花大價格打水漂。”晁石說。
為何如此?青橙手機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認為,華為品牌沒有原型,或者說沒有核心。在品牌核心上,步步高和都比華為更為明確。步步高VIVO,天真者原型,打動的是一代追求夢想的人,是革新者的原型,讓發燒友瘋狂。但華為沒有,華為的多條產品線讓人眼花繚亂,更糟的是華為沒有自己對外的統一形象。
TD版華為P1開賣時,口號是“雙核比較快手機”,賣產品賣配置,賣性價比仍然是華為營銷的思路。但高性價比的路數已經被用盡,從到現在的小辣椒,性價比已經比拼到了。“華為還在賣性價比,但又做不到小辣椒那樣,這也是個失誤。”袁鵬認為。
賣性價比充滿,有時還能招致消費者的不滿。榮耀四核愛享版發布后,激怒了華為Ascend D1用戶,其產品購買不足一個月,價格低80優惠的榮耀四核在某些關鍵部位擁有更好的配置(比如2GB RAM),D1用戶瞬間被華為拋棄,由此激起了用戶群起抱怨,而華為對此毫無應對措施。
不過內部激烈的問題也還在于,技術和營銷思路的嚴重分裂。負責手機的高管余承東此前說過,“華為中高層都不說話,只能我自己上去宣傳,真不是我想出名。”
“華為的互聯網營銷還是差點,余總懂互聯網營銷和炒作。”袁鵬說,“但他們的團隊,沒有真正的用互聯網語言和方式與用戶互動和服務,這樣的造勢也是浪費”。
2012年華為輪值CEO徐直軍,也曾對外表示華為缺的是商業能力,而不是產品、技術或者服務能力。他還坦言,目前的問題主要來自業務規律不同,“而我們所有干部員工,從中高層管理者到基層員工都是來自于原來面向電信運營商市場的,做法和思維模式都不一樣。”
七成出貨靠定制機
“華為原來是面向運營商大客戶的,對于直接與個人消費者打交道沒有經驗。”冀勇慶說。這也是為什么華為久久的徘徊在高端消費品門外的原因。
華為的成功是靠運營商出貨帶來的。此前華為公關熊慶曾對表示,華為手機目前運營商渠道的出貨大約占70%。在華為迅猛發展的這幾年,躺在運營商的溫床里,華為搞定消費者很“省事”。
運營商是個雙刃劍,至少這些年為了要讓高端手機多走社會渠道,華為這一路走的磕磕絆絆。“過去太成功了,就會覺得經驗防之四海皆準。”冀勇慶說,“但它自己是意識不到。”袁鵬也有類似看法,“關鍵的是他們的成功不是遵循市場規律,對市場和消費者不重視。”
泡在市場的步步高也許對此很有心得。2011年步步高旗下雙品牌運作的步步高音樂手機、OPPO音樂手機的廣告幾乎將國內的電視節目收視排行靠前一網打盡。業內人士測算,僅2011年,步步高旗下這兩個手機品牌的廣告費用或許將超過10億元。
艾媒咨詢CEO張毅曾在采訪中提到,國產手機OPPO性能可能只是比山寨機好一點,但步步高和OPPO就是能賣到兩三千的價格,這歸功于步步高成功的營銷策略。
步步高音樂手機品牌營銷部馮先生曾說,步步高主要還是想傳達一種隨心而遇的生活方式,就是理想的感覺,感性的訴求。生活方式和消費訴求,也許就是華為沒抓住的那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