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鳳書院在廣東信宜市鎮隆鎮舊縣城內文明橫街,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知縣裴正時創建,以對岸有鳳凰山,取“騰蛟起鳳”之意而命名,取“鳳凰起飛,人才輩出”之意定名·
初建時為三座兩廊,坐北向南。道光二十年(1840年)知縣羅嘉會重建,添設廊廡號舍,兼為試院,又稱“考棚”。光緒五年(1879年)于書院正座建樓,而取名“登瀛樓”,增設廳堂6間,房子12間,為生童肄業之所。現登瀛樓較為完整,土木結構,砌磚墻,面寬25米,進深15米,抬梁式屋架,鼓蹬式大柱,斗拱雕刻龍頭,噴水柱托住梁架。
樓上正廳上鑲一塊萬字曲屏風,線條精細,古樸大方。書院前座,民國中期改建為西式洋樓,是國民黨信宜縣黨部所在地。現為鎮隆鎮八坊中學校舍。登瀛樓保存較完整。
掌握好的資源的幼兒園總是供不應求,起鳳書院每到一處都會引起熱捧,其打造的“6A課程”,能充分幫助孩子更好地成為自己。起鳳書院教育理念特色,教學設施先進,軟硬件優勢資源集中,在幼兒園市場一枝獨秀,贏得市場滿滿贊譽,未來發展潛力不同一般。
改傳統幼教弊病,培養人格健全的兒童,關注孩子的差異性,著眼孩子的終生幸福,讓孩子成為他應該成為的人。起鳳書院,是全球優先家正式多方面實施DAP教育理念的幼兒園。
初建時為三座兩廊,坐北向南。道光二十年(1840年)知縣羅嘉會重建,添設廊廡號舍,兼為試院,又稱"考棚"。光緒五年(1879年)于書院正座建樓,而取名"登瀛樓",增設廳堂6間,房子12間,為生童肄業之所。現登瀛樓較為完整,土木結構,砌磚墻,面寬25米,進深15米,抬梁式屋架,鼓蹬式大柱,斗拱雕刻龍頭,噴水柱托住梁架。
樓上正廳上鑲一塊萬字曲屏風,線條精細,古樸大方。書院前座,民國中期改建為西式洋樓,是國民黨信宜縣黨部所在地。現為鎮隆鎮八坊中學校舍。登瀛樓保存較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