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度小月」源起于1895年洪氏先祖平時以補魚為生,每年在不佳的季節時因無法出海補魚,漁民俗稱「小月」,為了養家活口,就賣起面來藉此「度」過「小月」,一開始是以擔仔挑著沿街叫賣,于攤前燈籠上,書寫著「度小月擔仔面」六個字。由于口味獨道,廣為大眾接,「度小月擔仔面」卻成為金字招牌,后來直接轉行賣面這就是「度小月擔仔面」的由來。目前已傳至第四代繼續經營。
度小月擔仔面2014年北京第二家分店新東安店正式開幕
度小月擔仔面2013年北京芳草地店正式開幕
度小月擔仔面2013年獲選經濟部「2013臺灣好的餐廳評選」
清朝光緒年間,以捕魚維生計的洪氏芋頭公,向福建漳州老鄉習得面食烹飪做法,迄今流傳。洪公祖籍福建漳州府海澄縣四群青埔堡高港甲大厝社,祖先移民來臺后,洪公仍繼承祖業,以捕魚維生;惟夏秋季節多臺風,無法出海捕魚,年僅二十多歲的洪公為維生計,乃挑起擔子,到臺南水仙宮廟前賣面,故稱之為「擔仔面」,賣面是因為捕魚工作較淡季而度小月,所以洪公干脆自取其名為「度小月」。 擔仔面的特色在于精致小碗,沒有肥肉的肉燥味道香濃強烈,配以甜蝦頭熬成的高湯,上桌前先以熱水熱碗,面稍燙一下即可撈起,撒上豆芽、香菜,再佐以肉燥、蒜泥、烏醋、蝦仁,成為一碗熱騰騰,風味特殊的擔仔面,讓士農工商在此聞香下馬,建議「先嘗過擔仔面的原味,再跟老板說適合自己的口味」,那么店家一定很愿意為你再制造一碗。
公司經營管理著重于以「顧客」為主的經營理念,讓的「顧客滿意」與「貼心服務」成為每位員工深化于心的使命,經由公司完善規畫的服務品質體系與教育訓練,引路團隊追求創立服務與學習愿景,隨時落實「臉笑、嘴甜、腰軟」的深度服務理念,矢志成名 之餐飲服務企業。以「新臺灣料理」自居,深度挖掘各地方特有食物材料,融合入時令、入菜,并呈現臺灣多元而有包容性之飲食文化,結合了現代創意與健康「樂活、慢食」概念,發展出一道道與眾不同的菜色佳肴,讓色、香、味一應俱全的呈現,之所謂「味勝易牙」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