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世居平樂村,正骨至今已200余年。平樂郭氏正骨始創人是孟津縣平樂村郭氏家族第十七代郭祥泰,字致和,人稱老八先兒,清乾隆、嘉慶年間人。關于正骨醫術傳入平樂的傳說,說法種種:一、是明末清初洛陽道士“祝堯民,字巢夫,明末舉人,傷明亡,而棄舉業醫,號薛衣道人,得仙傳療醫,凡諸惡瘡,敷藥少許即愈,或有斷脛折臂者,延治,無不效,世人比之”。(民國三十五年《洛陽縣志》[人物])。二是河南孟縣(今河南孟州市)同姓道人郭益元,逃難至平樂,饑寒交迫,病倒路旁,正值郭祥泰路過,憐而相救,讓其住在郭氏家中,悉心照顧、救助,使其幸免與難,郭益元承蒙郭氏惠顧,無以報答,遂秘授正骨奇術,報答相救之恩,郭氏遂世代行正骨醫術。后郭氏正骨曾將行醫名號定為“益元堂”以表感戴。三是得傳于武林高僧,一位擅醫骨傷的武林高僧,北上途經平樂村,貧病交加,困厄于平樂,郭祥泰遇之,好心收留,百般照顧,悉心療疾,病愈卻別時,傳授正骨醫術和醫書以作報答。郭祥泰潛心學習,得正骨醫術,經長期反復實踐遂成遠近聞名的正骨名醫。四是先世郭步溪于清代早葉,成名于詩文書畫,仰慕拜師者甚眾,其子郭伯豐弱冠入癢后,始習醫書,深究醫理,為鄉鄰愛戴并授徒傳子,是為郭氏正骨術之創始人。到了郭氏第5代傳人郭燦若的時候,一場凸現的危機卻為“郭氏正骨術”在中原一帶聲名遠揚創造了一個契機。原來,當時郭燦若身患絕癥且子嗣尚幼。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郭燦若打破了傳男不傳女的祖訓,把絕技傳給了夫人高云峰,其中不僅有正骨手法,還有秘傳的方法。按“郭氏正骨術”理論:筋骨受傷,主要癥結在于氣血。因此應本著內外兼顧的原則,著重于修復體內氣血,從根本上骨傷。
平樂郭氏正骨為普通百姓、達官貴人、社會名流、中外治病療傷,形成了大量神奇的民間傳說、故事和醫患佳話,平樂郭氏正骨幾代傳人不僅為普通百姓療疾,而且先后為慈禧、文悌知府、左宗棠、胡宗南、段琪瑞、趙春山療疾,新成立后,曾為黨和人治病,并受到、親切接見。
光緒26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避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亂,奔西安途中一貝勒墜馬骨傷,郭貫田應請為之療傷,后,貝勒感謝,勸其為官,他婉言謝絕,文悌特將郭氏醫術上奏皇帝,慈禧破例親書“好,好”’二字賜他,文悌還舉薦他給皇太后慈安緩解足傷。
后時任陜甘總督左宗棠墜馬致左股骨頸骨折,郭樹信以手法復位,后以藥物。左宗棠愈后設宴款待并以重金相贈,被郭樹信拒絕。
平樂郭氏正骨治好國民黨要員張鈁、衛立煌等人,雙“十二事變”后,經張伯英先生引薦,平樂郭氏正骨第5代傳人郭式南為蔣介石骨傷。1947年,平樂郭氏正骨第5代傳人郭春園在陳謝大軍過黃河后,曾為解放軍將領療疾,故解放軍進入平樂村后張貼布告云:“平樂郭氏正骨,相傳數代,頗負盛譽,乃系祖國民間醫學寶貴遺產。凡我將士均應加以保護,不得影響其行緩解疾。
新建立后,平樂正骨受到了黨和的無比關懷和高度重視。1952年平樂郭氏正骨第五代傳人高云峰將秘方“展筋丹”、“接骨丹”公諸于世。1956年,應邀到北京參加全國政協二次會議,受到、的親切接見。勉勵她“多帶徒弟,好好為人民服務”。郭宗正為郭氏第六代傳人,解放后繼承家業,繼續致力于郭氏正骨的傳承,“平樂郭氏正骨法”于2008年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與 龍門石窟、洛陽牡丹、洛陽水席并稱為“洛陽四絕”,演繹洛陽正骨歷史的電視劇《大國醫》 2009年5月已在CCTV-8播出。洛陽正骨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