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芳齋”意為“五谷芳馨”,較早從清咸豐年間開始,就有人將其用作店名。民國初年,也就是張錦泉的“嘉興五芳齋”正當紅火的時候,僅在張家弄口就有三家“嘉興五芳齋”粽子店。三家相互之間競爭激烈,在選料配料、工藝外觀等方面不斷改進,無意中卻使得嘉興粽子品種更加豐富,口味日益,廣受歡迎,得以代代相傳。
1956年成立公私合營嘉興五芳齋粽子店,三家“嘉興五芳齋”合并成為一家,又經歷了半個世紀的變遷,成就了而今家喻戶曉的嘉興“嘉興五芳齋”。
當我們繼續追尋“嘉興五芳齋”這個老品牌的不老之時,宏大的歷史走向,為這個謎題提供了有著金子般閃光顏色的背景。當改革的洪流席卷整個,身處一個偉大時代的人們,怎樣走過了一段如今看來神奇的旅程?身處一個革新時代的老品牌,怎樣延續近前的輝煌?這些都是歷史的懸念之處。
1992年,幾經變遷的嘉興五芳齋粽子店組建了嘉興五芳齋總部。1993年,“嘉興五芳齋”被貿易部評為“中華老品牌”,從此,行業內便有“粽子在嘉興,嘉興粽子數嘉興五芳齋”的說法。隨后公司投入2000多萬元,易地新建了粽子廠,1995年4月竣工投產。1998年改制成為股份公司。嘉興五芳齋終于走出了它的發祥地,傳統的前店后坊模式就此劃上句號。
標準化、規模化,對于老品牌的企業而言,似乎是件困難的事,因為在人們的心目中,老品牌意味著傳統,代表著某種古老工藝。伴隨著機械逐漸代替人工,嘉興五芳齋的傳統精髓在新舊的碰撞中,反而獲得了嶄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