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 Maker Youth Centre公司是專注于機器人創意搭建來進行兒童科學素質整合培養的科技教育中心,致力于提升3-16歲兒童的動手能力、想象力、思考能力等綜合素養來彌補傳統教育對兒童發展造成的缺陷,培養孩子創造、探索、意識、研究的全球國際教育科技學科課程。該項目致力于聯合的教育資源,為青少年兒童構建一個面向未來的智力開發平臺,培養他們科學能力的持續發展,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研究能力及創造力。
控客機器人系列課程使用國際上非常流行的機器人拼裝產品作為教具。為了成功的搭建一個機器人,孩子們需要培養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探索各種不同的物理和機械結構,需要了解相當豐富的幾何知識,需要摸索編程的方法和技巧。我們的課程由一個個有趣的挑戰組成,學生需要設計不同造型、不同功能的機器人來完成不同的任務。他們時而要為鏟車的設計為難,時而又要為設計一個建筑而發愁。在完成任務的過程當中,他們的科學習慣、科學探究能力、創立能力、團隊合作的精神都在一點一滴的增長,而 終在任務完成時他們所體會到的巨大喜悅與滿足更是任何書本教育都無法賦予的。
該項目以世界范圍的科學教育課程改革為背景,以國內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科學教育的要求為出發點,以構建主義和多元智力理論流暢感理論為課程指導思想,旨在一系列生動有趣的科學教育活動,讓青少年兒童在動手操作、問題解決以及發明創造活動中激發他們對學習科學的興趣和愛好,并能在這些活動中直觀的掌握專業學科知識,更大限度獲得高質量的學習課程。同時,這一系列精彩有趣的學習活動,還可以全面提升青少年兒童的綜合素養,提高他們多方面的能力,如綜合解決問題能力、創造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等等。
課程依據
控客的課程是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特點使用不同的教具和課程。
感知階段:搭建各種物體的模型發展大肌肉動作、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探索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關系;增加方位和運動的感知和詞匯,學習不同形狀和結構;發展預測能力;讓孩子在游戲和探索中發現物體的奇妙所在。
發現階段:直觀、形象和象征的方式,促進兒童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的發展,引導孩子開始邏輯思維,發展孩子的社會性。
學齡階段:機械、幾何、數學、結構、能源、電子信息等知識,鞏固孩子的具象思維,發展孩子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并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理論基礎
構建主義:constructivism
建構主義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學習理論基礎之一,是二十多年來在西方教育界流行的教育理念思潮,被人們稱為教育上的一場“”。控客機器人教育項目以建構主義作為理論基礎之一,與我國課程改革方向一致,符合世界課程改革的潮流。知識即不是客觀的東西也不是主觀的東西,而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逐漸建構的結果。學習是一種能動建構的過程,學習并不是個體獲得越來越多外部信息的過程,而是學到有關他們認識事物的程序即構建新的認知方式。孩子們在解決問題時,如果能將知識同化到他已有的認知方式中,知識才不會被遺忘。
多元智能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學院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提出。傳統上,學校一直只強調學生在邏輯─數學和語文(主要是讀和寫)兩方面的發展。但這并不是人類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例如:建筑師及雕塑家的空間感(空間智能)比較強、運動員和芭蕾舞演員的體力(肢體運作智能)較強、公關的人際智能較強、作家的內省智能較強等。兒童的多元智能理論包括語言、數理邏輯、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內省、自然探索、生存智慧共九項智能,單一培養某一個方面的只能是影響孩子的發展的。控客的課程能夠讓孩子的動手、構建、溝通、合作、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提升所有智能。
流暢感理論Flow theory
當孩子參與了一件自己有能力解決但是又相對具有一定挑戰性任務(不難也不易)的時候,他們將全身心的投入,并具有相當的自信。控客機器人每節課程的難易程度都與之符合,充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從而讓孩子具有積極面對挫折的心態和解決問題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