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別藜麥的品質決定其營養價值!
收獲時遇到下雨發過芽的是差的,你可以觀察藥片狀的扁圓籽粒,外圍有一圈發黃色的胚芽,如果胚芽沒有了,那就是發過芽的,或者你可以放在盤子里蓋2層衛生紙澆上水放在溫暖的地方觀察,1天后還不出芽就是發過芽的或者失去營養活性的舊藜麥。
質量好的藜麥營養高,質量差的藜麥營養低。
直接吃籽粒藜麥營養很高,直接磨成粉的,還有做成掛面等的,營養都不如籽粒的。
營養和籽粒大小關系不大,但是一定都比大,籽粒中間顏色發暗發灰沒有鼓起不飽滿的是差的。
收獲時遇到下雨發過芽的是差的,你可以觀察藥片狀的扁圓籽粒,外圍有一圈發黃色的胚芽,如果胚芽沒有了,那就是發過芽的,或者你可以放在盤子里蓋2層衛生紙澆上水放在溫暖的地方觀察,1天后還不出芽就是發過芽的或者失去營養活性的舊藜麥。
吃藜麥前要淘洗,因為種皮外面糊質層含有皂苷,皂苷發苦,加工條件好的廠家能大部分去掉,小作坊的基本去不掉。別信什么手工加工手工挑選,那是為質量差和不衛生找借口,只要淘洗時水是過度渾濁的,一定是差的藜麥,而且不衛生。不是海拔越高越好,別聽商家誤導你某某高原海拔多高,在北方,只要超過1500-1600米以上就符合生長條件,但是質量還得綜合看其他要素。
藜麥其實是公認的營養食物,但是對種植條件和環境有很大要求,有些出于經濟利益,不挑選種植地,不按規則管理,種植出的藜麥營養價值很差,但是用售價低來吸引消費者。藜麥適合高海拔地區,不是海拔越高越好,基本1500-1600米以上,無霜期120天以上,滿足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夏季白天溫度30度以下,很好是25度以下,氣候條件都適合種植藜麥。然后就是土壤要富含營養,有些高海拔地區,連草都長不好,土地營養很少,種植出的藜麥能有營養嗎?高原上鹽堿荒地多。
很多人把藜麥種在鹽堿地里,這樣的藜麥營養價值并不好,雖然藜麥耐鹽堿和瘠薄,藜麥成熟是分批次成熟,需要成熟一批收獲一批,趕緊晾曬脫粒,所以對人工要求很高。加上藜麥不耐除草劑,藜麥營養好容易吸引病蟲害,大規模的種植藜麥2-3年后后病蟲害極其嚴重,農藥使用量也大。大規模方式能有較高的產量,成本也低,但是品質無法提高/增加。
以傳統小農方式生產的藜麥更容易提高/增加品質。事實上,藜麥的原產地印加人也是以小農生產方式為主。
乾元天健·龍門金藜(優惠兒童包裝),人工精選好的米,營養價值不流失。讓它成為所有家庭信賴的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