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中華傳統歷史名茶,十大名茶之一,簡稱瓜片、片茶,產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唐稱"廬州六安茶",為名茶;明始稱"六安瓜片",為上品、茶;清為朝廷貢茶。
六安瓜片,為綠茶特種茶類。"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涵。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單獨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制成。去芽不僅保持單片形體,且無青草味;梗在制作過程中已木質化,剔除后,可確保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內采摘,采摘時取二、三葉,求"壯"不求"嫩"。
歷史沿革
"六安瓜片"茶誕生于"六安茶"之中,是清朝名茶中之精華。根據六安史志記載和清代乾隆年間詩人袁枚所著《隨園食單》所列名品,以及民間傳說,六安瓜片于清代中葉從六安茶中的"齊山云霧"演變而來,當地人流傳"齊山云霧,東起蟒蛇洞、西至蝙蝠洞、南達金盆照月、北連水晶庵"的說法。六安瓜片原產地在齊頭山周圍山區,清朝列為名品入貢,并暢銷江淮之間和長江中下游一帶,京津地區,曾遠銷港、澳、臺地區及東南亞、歐、美市場。
1856年,慈禧生同治皇帝后,方有資格每月享受十四兩六安瓜片茶的待遇。
老一輩家對六安瓜片多有情鐘,一代偉人與葉挺將軍曾有一段與六安瓜片的不解情緣。
建國后,六安瓜片一直被軍委作為特貢茶。
1971年7月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博士訪華,六安瓜片被作為國品禮茶饋贈,促進了中美關系的發展,被傳為佳話。"六安瓜片"不愧為六安人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1997年,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開始以試點的方式,進行恢復六安瓜片傳統工藝的工作,以獨山鎮冷水沖、磨劍沖、柳樹沖三村作為試點。
茶葉文化
名史--名人
"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這是明學家許次紆繼陸羽《茶經》之后,又一部茶葉名著《茶疏》開卷的優先段話.
古代諸多詩詞中,有許多是贊美六安茶的。其中兩首為出名,一是明朝三位名人李東陽、蕭顯、李士實聯手寫了七律贊六安瓜片:"七碗清風自六安,每隨佳興入詩壇。纖芽出土春雷動,活火當爐夜雪殘。陸羽舊經遺上品,高陽醉客避清歡。何日一酌中霖水?重試君謨小鳳團"!二是清朝霍山縣令王毗翁寫霍山黃芽的:"露蕊纖纖才吐碧,即防葉老須采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來一縣香。"
歷史傳說
六安瓜片的歷史淵源,多年來許多茶葉工作者尋根溯源,略有所獲。較為可信的傳說有二:
一是說,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評茶師,從收購的綠大茶中揀取嫩葉,剔除梗樸,作為新產品應市,獲得成功。信息不脛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聞風而動,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封翅"(意為峰翅)。此舉又啟發了當地一家茶行,在齊頭山的后沖,把采回的鮮葉剔除梗芽,并將嫩葉、老葉分開炒制,結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見絀。于是附近茶農競相學習,紛紛仿制。這種片狀茶葉形似葵花籽,逐稱"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說,麻埠附近的祝家樓財主,與袁世凱是親戚,祝家常以土產孝敬。袁飲茶成癖,茶葉自是不可缺少的禮物。但其時當地所產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滿意。1905年前后,祝家為取悅于袁,不惜工本,在后沖雇用當地有經驗的茶工,專揀春茶的第1-2片嫩葉,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質俱麗,獲得袁的贊賞。此時,瓜片脫穎而出,色、香、味、形別具一格,故日益博得飲品者的喜嗜,逐漸發展成為全國名茶。
有意
親,感謝您對六安瓜片茶葉的關注!稍后我們的工作人員會跟您聯系!
我有興趣,請聯系我;20~50萬。
親,感謝您對六安瓜片茶葉的關注!稍后我們的工作人員會跟您聯系!
我有興趣,請聯系我;1一2萬。
親,感謝您對六安瓜片茶葉的關注!稍后我們的工作人員會跟您聯系!
我想了解,請聯系我,謝謝!
親,感謝您對六安瓜片茶葉的關注!稍后我們的工作人員會跟您聯系!
加微信發資料
親,感謝您對六安瓜片茶葉的關注!稍后我們的工作人員會跟您聯系!
六安瓜片茶葉加盟費前期預計投入多少?加盟扶持?加盟的條件及流程?請咨詢...
最近已有142人咨詢
Copyright@2011-2021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提示:多打電話、多咨詢、實地考察,可降低連鎖加盟,創業投資風險。投資有風險,加盟需謹慎!
友情提示: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為降低投資風險,建議您在投資前多做考察咨詢、多對比分析。部分品牌暫未開放加盟,請以該品牌官方信息為準。
內容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戶免費注冊發布,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均由發布用戶負責。91加盟網對此不承擔任何相關連帶責任。91加盟網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審核相關關內容,如您發現頁面有任何違法或侵權信息,歡迎向網站舉報并提供有效線索,我們將認真核查、及時處理。感謝您的參與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