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級別 | 省會城市 | 地級城市 | 縣級城市 | |
---|---|---|---|---|
店鋪面積 | 100㎡ | 100㎡ | 100㎡ | |
群力草藥店加盟基礎費用 | 裝修費 | 6.8萬元(680元/㎡*100㎡) | 6.2萬元(620元/㎡*100㎡) | 6萬元(600元/㎡*100㎡) |
經營設備費 | 10萬元 | 9萬元 | 8萬元 | |
首批進貨費/原料費 | 6.5萬元 | 6萬元 | 5.5萬元 | |
廣告宣傳及開業費 | 9000元 | 8000元 | 7000元 | |
小計 | 24.2萬元 | 22萬元 | 20.2萬元 | |
群力草藥店加盟成本費用 | 店面租金 | 1.89萬元/月(6.3元/天/㎡) | 1.86萬元/月(6.2元/天/㎡) | 1.83萬元/月(6.1元/天/㎡) |
人員工資 | 1.08萬元/月(3600元/月/人*3人) | 1.4萬元/月(3500元/月/人*4人) | 9000元/月(3000元/月/人*3人) | |
水電雜費 | 1800元 | 1700元 | 1600元 | |
流動/儲備資金 | 8.91萬元 | 9.78萬元 | 8.19萬元 | |
小計 | 3.15萬元 | 3.43萬元 | 2.89萬元 | |
群力草藥店加盟總費用 | 加盟合計 | 27.35萬元 | 25.43萬元 | 23.09萬元 |
備注: 1、流動資金的算法為(人員工資/月+房租/月)*3個月,四舍五入取整數,并且不計入成本支出。 2、以上加盟費用為預估,可能會與實際情況有所差別,僅供參考。 |
上海群力草藥店是一家保持發揚“問病賣藥、醫藥聯系”傳統服務方式、主營草藥的中華老品牌名特商店,享有“滬上草藥一家”的美譽。商店開設于1924年,幾度搬遷,現入駐金陵東路396號,經營面積達2500平方米,經濟效益連年上升,年銷售額8000萬元、收銀近180萬元,中草藥零售量位居同行業之首。
商店一樓營業大廳設有成藥柜、西藥柜、參茸藥酒柜、營養補品柜和緩解器械柜,承接代客煎膏、切參等業務。
二樓“群力中醫門診部”是一個合法的緩解機構,現有醫生17名,日均接待病人500余人次,門診場地樓面1100平方米,診療科目設內科、科和皮膚科等三個專業,用中草藥醫治各種病、肝病、腎炎、心血管病等疑難雜癥,每星期四下午停診,平時每天上午7∶30至11∶30、下午12∶30至15∶00均有醫生坐堂應診;凡急難危重、臥床不起的病人或有特殊困難的患者需要醫生出診的,可以與醫生直接聯系預約上門服務;郵購部設有專職醫生為國內外病人顧客辦理“函醫郵藥”業務,函電聯系、對癥,郵寄迅速簡便;門診大廳還配置多媒體電腦導購設備,方便病人顧客了解品名、規格和單價等;同時,24小時全天開通“群力醫藥咨詢熱線”,便民服務項目有醫藥咨詢、缺貨登記、到貨通知、送貨上門、雙擁服務、社區服務以及建立病友網絡,熱忱為廣大病家排憂解難,自有工藝間采用先進的中草藥飲片定量小包裝、推行超市式配藥服務,供應全國常用中草藥,品種齊全、質量可靠、自有工藝快捷,深受廣大群眾歡迎。
七十多年來,群力草藥店發揮草藥特色優勢,攻難克疑為病患者醫癥和疑難雜癥,在控制緩解病情、減輕病人痛苦、延長患者生命、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已逐漸被社會認可,并頗具影響力,已連續七屆評為黃浦區文明單位、兩度評上市商業系統文明單位,去年又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聲譽不凡,名聞遐邇。
“群力”商標,是上海群力草藥店經過幾代人發揚“群山采集中草藥、力圖妙手濟世人”的群力精神、努力打造的服務品牌,于1998年成功注冊為醫藥咨詢服務類商標,自2003年以來連續評為上海市有名商標,2005年評上“具備潛力的上海老商標”。
上海群力草藥店是一家具有80多年歷史、繼承“問病賣藥,醫藥聯系”傳統、用中草藥醫癥和疑難雜癥的中華老品牌名特商店,享有“滬上草藥一家”的美譽。綜觀商店發展史,始終貫穿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病人顧客的需要。 上海群力草藥店的前身叫“明濟堂”草藥鋪,是草藥郎中馬恒永于1924年在上海陸家浜開設的、僅12m2的夫妻小店。“明濟堂”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得以擴充場地、增加人員,于1967年遷址到福建中路廣東路口,為感謝社會各界“群策群力”對商店的支援,更名為“上海群力草藥店”。商店老藥師遵照主席關于“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的指示,進廠下鄉教工人農民識草藥,尤其是用群力的特色草藥看診常見病取得明顯的,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
新成立后,明濟堂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逐漸恢復“問病賣藥,醫藥結合”特色。當時經銷的中草藥已增至二百多種,常用草藥如老虎腳爪、九龍根、童子益母草、大薊根等,很多草藥都唯明濟堂專屬。1960年明濟堂劃歸上海市黃浦區藥材公司,上海市衛生局非常重視明濟堂,指示派職工進店,繼承發揚草藥特色,協助馬氏工作,并組成了“明濟堂草藥整理研究小組”,整理馬恒永遺留的植物標本七十本,醫藥書籍十四本,筆記二本。由于堅持用中草藥看診疑難雜癥的特色,慕名前來看病的人越來越多,明濟堂幾度增加員工,擴充營業場地。上世紀60年代末,藥店遷至廣東路福建路口,店堂面積達1500平方米。為了感謝社會各界對商店的支持和援助,明濟堂改名為“群力草藥店”。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中草藥是我國傳統醫學寶庫中的瑰寶,群力草藥店堅持用中草藥看診疑難雜癥,取得了較好的。1970年解放日報頭版以“披荊斬棘戰惡風,尋草采藥為工農”為題,長篇報道了群力草藥店藥工用中草藥熱情為廣大群眾防病治病的事跡,文章援引看診肝炎、腎盂炎、慢性腸炎及肝癌、聲帶癌等病例,在社會上引起轟動。敬愛的當時親臨參觀了“全國中草藥新緩解法展覽會”,了解到上海有個群力草藥店時指示說“要推廣中草藥,中草藥副作用小,針對性強。”“中醫的特點就是以草藥為主。”此后,致使當時的群力草藥店平均每天接待病人200余人次,日自有工藝1000帖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