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1+1>2,競爭與合作才能多贏
浙江商界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戰勝對手,就加入到他們中間。”
浙江商界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戰勝對手,就加入到他們中間。”商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殘酷,卻也越來越智慧,越來越理性。重要的一點,就是競爭已從“你死我活”的敵我戰爭,轉向尋求更高層次的競爭與合作,追求的不再是“單贏”,而是“雙贏”和“多贏”。
曾經任新光集團外銷部經理兼開發部經理的劉漢國等4位部門經理,都是周曉光多年來花重金培養的主要骨干,但周曉光居然鼓勵他們出去創業,還借給他們每人四五十萬元資金和材料。現在這4人都已擁有自己的企業。每年辦培訓班時,他還要邀請他們回來“充電”。
周曉光為何要這樣做?她對記者說:“只有競爭才能把企業做大,才能把義烏的飾品做大才能把全國的人才吸引過來,才能吸引世界眼光。有競爭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才能發展。我渴望競爭!”
在浙商看來,具有競爭關系的公司建立戰略聯盟,圍繞共同目標,發揮各自優勢,彌補各自劣勢,還可以產生1+1>2的擴大效應。
2003年,浙江溫州的“五洲”、“堅士”、“寶得利”、“霸力”、“華光”、“金馬”、“金得利”、“康佳”八家制連鎖企業聯合在一起,組建了亞洲規模很大的制鎖企業集團。
為什么要聯合?當然是有利可圖。雖然浙江溫州鎖具在全國獨占一席,是目前國內很大的鎖具生產基地,但在單體規模上,溫州企業,包括幾家鎖王都無法與國內另外兩個鎖具生產基地廣東、山東的幾家“鎖王”相抗衡,溫州鎖業的優勢只體現在總量和價格上,在質量和品牌上還遠遠達不到發達的水平。所以,以強強聯合的方式進行產業重組,是擺脫小、亂、差、弱、低局面的必然選擇。
由此,與競爭對手的聯合與共享、共生與共榮成為現代競爭的主流。它不僅可以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打破原有的生產空間、市場區域、技術獨占的限制,實現供給和需求資源的自由對接和重新配置,創造新的收銀空間,而且也可以將新的合作伙伴,先進的思想、技術和經營戰略,吸收到自己的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