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鋪部分商品低價促銷,可以給商店帶來更多商機
商品減價策略給顧客撿便宜的同時,也給商店帶來了更多的銷售機會,而且,這里面還有不少是不降價的商品。放開手腳,大膽地讓顧客撿把便宜,商家是不會吃虧的。
爭取降低成本多銷策略
爭取降低成本多銷,就是以便宜的價格出售商品,獲取很少的收銀,以此來促進商品的銷售量。爭取降低成本多銷雖然“利”薄,但是多銷,可以達到利的積累。
對于非生活必需品,宜采用低價策略,可以參考同行業的價格,以略低于同行的價格標價,對于新開張的商店,可以將此類商品價格定得低于預期價格,略高于成本價格,利用消費者求廉的心理,達到爭取降低成本多銷、迅速占據市場的目的。
但是,爭取降低成本多銷也是有條件的,并非任何商品都。在應用這種方法時,市場潛力有限的商品就要慎用。通常,如果一種商品價格下降1%,而銷售量增加1%以上,我們就說,這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大,一般是輕奢品。如果商品價格下降1%,商品的銷售增加量小于1%,則這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小,一般是生活必需品,對需求價格彈性小的生活必需品,價格定得再低,銷售量也不能顯著增加。
不定期減價策略
不定期大減價、大拍賣、大讓利,從表面上看,商家好像是虧了,而實際上,商家不僅不減,還可產生長時間的轟動效應。
美國唐人街某商鋪,某日于店前貼了一則廣告:現定于明天上午10點30分至10點50分,作20分鐘的低價格大促銷,敬請光臨。一時間,人們奔走相告,購者匯集,許多原先并不急于購物的人也加入了搶購的行列。事后一統計,這天20分鐘內賣出的商品,竟是平常銷售總額的兩倍以上。以后,該店每隔一段時間,就“故伎重演”,因而銷售額直線上升。
在使用這一策略時要注意,在大減價時,要伴有一定規模的宣傳廣告,這是一個關系到成功的重要的環節;否則,默默地減價、讓利只會得不償失。
巧妙降價策略
店鋪里的大降價柜臺一般都會有不少的人圍觀或搶購,一部分顧客貪圖小便宜的心理使他們總喜歡出現在有降價商品的商店。
在臺灣,某富商開設了一家“高氏保齡球館”,但保齡球館生意清淡。后來,他把保齡球館改頭換面作為食品銷售中心,他的食品銷售中心又因隔壁有家食品廉價商場而受到威脅。正在進退維谷之際,店主在報上看到這條消息:“美國各大城市百貨公司都在實行減價半天的銷售法,讓顧客任意挑選,結果冷清的店面很快興旺起來。”一個新的創意立即涌上心頭。
隔壁的廉價商場是把生鮮食品裝在袋子里賣的,它的價格整天不變。店主受到啟發,就把各種肉類、果蔬擺在店面讓顧客任意挑選。魚、肉、蔬菜時間一久就減價出售,早晚的價格有很大的差異。果然,顧客如潮水一般從廉價商場涌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