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子國學帶您領略端午文化
端午節是人熟悉的節日之一,卻也是人陌生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是人熟悉的節日之一,卻也是人陌生的傳統節日之一。說熟悉,因為在,幾乎沒人不知道五月初五端陽節。說陌生,因為在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端午節究竟應該怎樣過。端午節,這個漸漸被我們淡忘的日子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過去的人們究竟如何度過這特殊的一天?端午佳節又至,在品粽懷古之余,不妨也體味一下粽香背后端午節更本真的味道,或可在那粽香深處尋到一些不該被忘卻的文化記憶。
關于端午節由來的說法有十種之多,較為普遍的說法是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詩人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边@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各地都一樣。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各有千秋,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咸蛋粽等等。
賽龍舟:當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首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初次洗澡時,拋到河里。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弘揚端午文化,品味千年粽香。小夫子國學館端午節主題活動歡迎您的加入,我們相聚在這里,共同歡度端午這個節日。

小夫子國學館,創業加盟好項目

固始小夫子國學館,國學教育傳承經典

武安小夫子國學館:培育國學之花

桐鄉小夫子國學館古詩學習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