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歷史使命
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弘揚中華不錯傳統文化再一次被推到歷史的臺前。馬克思贊同美國人類學家摩爾根的一個主張,即“現代社會所趨向的‘新制度’,將是‘古代類型社會在一種高 級的形式下的復活’”。
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弘揚中華不錯傳統文化再一次被推到歷史的臺前。馬克思贊同美國人類學家摩爾根的一個主張,即“現代社會所趨向的‘新制度’,將是‘古代類型社會在一種高 級的形式下的復活’”。可以說,歐洲的文藝復興、我國清代三悠久學術思潮的“以復古為解放”,都是這樣的“復活”。歷史表明,傳統的“復活”都是負載著時代使命的。當前中華不錯傳統文化的興起,同樣并非“方法只販古時丹”,而是肩負著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1.踐行“舊邦新命”
與傳統“在一種高 級的形式下的復活”這一表述異曲同工的,是我國哲學史家馮友蘭提出的“舊邦新命”的命題。他解釋說,所謂“舊邦”就是祖國,就是中華民族;所謂“新命”,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華不錯傳統文化的使命,就是既要以之保持“舊邦”(即中華民族)的“同一性和個性”;同時又要以之促進實現新時代的革新與發展,即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舊邦新命”意味著“新舊接合”,“舊的就有了生命力,就不是博物館中陳列的樣品了;新的也就具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今天,我們弘揚中華不錯傳統文化,就是要在“新命”中樹“舊邦”,在“舊邦”中立“新命”:一方面,文化新的革新與發展確證著中華民族的主體性;另一方面,中華民族的主體性也規定著文化新的革新與發展。這實際上也就意味著中華不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這一高 級形式下的“復活”。這個“復活”如果用我們的文化方針來表述,就是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就是對中華不錯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立性發展,使中華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顯然,新時代中華不錯傳統文化踐行“舊邦新命”的歷史使命,正是我們的文化方針所要求的。
2.堅守中華民族立場
把中華不錯傳統文化提升到中華民族的“基因”“文化血脈”“精神命脈”和“獨特的精神標識”的高度,就是強調中華不錯傳統文化對于中華民族的特殊價值。文化是一個、一個民族的靈魂,能否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在“西化”思潮不斷激蕩的大地上,強調弘揚中華不錯傳統文化自然有其格外重要的意義:確立并堅守中華民族立場,更好構筑精神、價值、力量。
在道德價值構建方面,我們不能盲目地成為西方道德價值的應聲蟲;在文藝創作上,我們要反對“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反對搞“去化”;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上,不能把西方理論觀點和學術成果當成“準則”,并以之任意剪裁的現實。我們的人民必須堅持在我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不錯文化傳統和道德價值,堅定自己的文化自信和精神獨立性。可以說,博大精深的中華不錯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重要根基。確保文化安全、重樹中華民族獨立性、提高中華文明辨識度,是新時代中華不錯傳統文化帶根本性意義的歷史使命。
3.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不錯傳統文化實現其當代價值的重要體現,也是其重要使命之一。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以這個價值體系為中心的中華不錯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深深植根于人的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倡導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我們生而為人,根本的是我們有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了對中華不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核心價值觀是抽象度很高的范疇,但它不是抽象自西方而是抽象自的文化傳統和社會生活,因而,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只有在中華不錯傳統文化中才能得到確切的理解和深厚的滋養。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參與構建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中華不錯傳統文化延續其固有血脈、實現其當代價值的必然要求。

小夫子國學館,創業加盟好項目

固始小夫子國學館,國學教育傳承經典

武安小夫子國學館:培育國學之花

桐鄉小夫子國學館古詩學習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