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子國學:除了支持孩子學習國學外,怎么把國學在生活中運用呢?
當前,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寵愛,家長的疏忽,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使現在許多孩子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心里不成熟,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顧他人感覺;自私狹隘......
生活中用國學教育孩子的經典方法
當前,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寵愛,家長的疏忽,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使現在許多孩子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心里不成熟,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顧他人感覺;自私狹隘......
而在《弟子規》、《論語》、《孟子》、等先賢的著述中的大多經典恰恰是給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
那么除了支持孩子學習國學外,怎么把國學經典在生活中活學活用呢?
下面,我們就來舉幾個活學活用的例子,希望給家長朋友們一些啟迪。
吃東西時講“孔融讓梨”
如今的獨生子女大多是小皇帝,見了喜歡的食物只顧吃獨食,或者先把好的挑了吃,不懂得謙讓。此時,正是爸爸媽媽給孩子講“孔融讓梨”故事的好時機。
講完了,問問孩子:“你吃東西時應該怎樣做呢?”也許,孩子立刻會挑一個大的雞翅遞到奶奶嘴邊:“奶奶年紀大,應該吃大的。”
教育要點:
這個典故是培養孩子謙讓、懂禮品質的好事例。
但不能指望孩子一步到位。因此,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將這個故事作為飯前或吃點心前的保留節目,請孩子給大家講一講。日久天長,就能將體貼關心他人的行為衍化成一種習慣了。同時,父母可以由此引導孩子誦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讀來朗朗上口,孩子容易記住且有興趣反復誦讀,并能從中學到不少好品質。
孩子“以我為中心”時講《弟子規》
不少寶寶都是“小磨蹭”,父母招呼洗澡、收拾玩具或停止看動畫片,說了幾遍也不見他們動彈。每遇到這個場面,父母趁機教《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自己說一句、讓孩子跟著學一句,再講解一番使之明白,父母招呼自己應立即答應;父母要求自己做一些事,也應很勤快;父母教導的時候要恭敬地聆聽;對父母的批評要愉快地接受。告訴他,從古至今,孩子都是這樣尊敬父母的,由此使他們學會尊敬父母長輩、懂規矩。
當父母忙著做事而被寶寶打斷時,教他們誦讀《弟子規》中的相關的語句:“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使之明白,看見人家沒有空閑就不去打攪;看見人家身體不舒服,也不去請教問題;自己不想要的、不希望的,也別強加給他人。
家長應主要教育孩子做事要把握好時機。少兒時期是孩子性格定型的時期小夫子國學出版的課程是從蒙城至經史子集層層深入適合3到15歲孩子學習的課程,小夫子國學是讓孩子學得懂不是簡單的讀讀背背是讓孩子真正的理解國學經典,學會“仁義禮智信溫良恭謙讓”等道德與倫理學會做人的道理。
將心比心,尊重別人的感受,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在人家方便的時候才提出自己的要求,不能只顧自己,這是禮貌、更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爸爸媽媽可以借助小夫子國學課程中的基本禮儀,培養男孩的紳士風度和女孩的淑女風范。出爾反爾,講“言必信,行必果。”
“凡是人,皆須愛,天地覆,地同載”
當孩子主動扶起摔倒的小朋友、為哭泣的小伙伴遞上紙巾時,媽媽要及時地夸獎孩子,也要不失時機地講講《弟子規》中的“泛愛眾,而親仁。”
讓孩子懂得: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世上的,我們離不開周圍的人,鼓勵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多給身邊的人一分真誠的關愛,“以愛己之心愛人”,培養起孩子的博愛心、慈悲心。小夫子國學館秉承“博學于文,約之以禮”的教育宗旨,把孩子培養成為今天的翩翩少年,明天的博雅少年

小夫子國學館,創業加盟好項目

固始小夫子國學館,國學教育傳承經典

武安小夫子國學館:培育國學之花

桐鄉小夫子國學館古詩學習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