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大學生眼鏡店的創業之路
2012-12-11 09:57
“開店的想法我們醞釀了一年多。”在某大學附近一棟辦公樓的四樓,小龍一邊擺弄著面前的眼鏡架,一邊講起了自己創業的經歷。
小龍是沈陽一家醫學院眼科專業的大四學生,在大三學院組織學生到:北京等城市實習期間,小龍就萌生了自己當老板的想法,因此在實習時,他不僅學習專業知識,對實習單位的管理也非常感興趣,同時注重人脈的積累,“從北京實習一年多回來之后,我就和女朋友著手開始準備在高校周邊開個眼鏡店”。小龍說,高校的學生顧客群數量本身就蘊涵著一個龐大的商機,而且自己是科班出身,又是在校學生,無論是在學生心理的把握,還是配鏡的專業知識方面都有很強的優勢。
“雖然感覺有優勢,但畢竟沒干過買賣,心里沒底。”小龍說,那時他就是到學校周邊的眼鏡店閑逛,不僅問價格、看款式,還特別留意鏡片、鏡框的供貨商,集中在一起比較,為將來進貨作準備。同時,每隔一段時間,就調查現在大學生都喜歡什么樣的眼鏡,“那時我期待的就是碰到愿意聊的店員,因為他會把所有的生產、銷售環節和盤托出。”小龍稱。
店面裝修自己動手
一方面考察市場,另一方面他們倆開始選店面。經過仔細對比,他們選中了一棟商住兩用樓的四樓,“兩室一廳,月租金是50優惠,比其他高校周邊較少便宜一半。”店址定了,小龍和女朋友馬上裝修,買設備,進鏡架、鏡片,“從籌備到正式開業,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小龍的女朋友小雪(化名)講到,除了屋里的柜子是找外人給打的,其他的活兒,像粉刷、買設備等都是自己動手干的。忙那陣,小龍還把爸爸找了來,一算賬,裝修一項才花了300優惠左右,比一般眼鏡店節約了近五分之一。
小龍告訴記者,開這個眼鏡店一共花了8萬多,因為家里特別支持自己,所以資助了大部分,剩下一小部分是平時做兼職賺的錢。買眼光儀等設備是大頭兒,花了5萬多元,還有一年的房租花了600優惠,剩下的錢就是進貨了。“為了滿足大學生的個性,我店里的眼鏡架、眼鏡片都是單個進的,所以有的眼鏡廠家不愿意供貨,價格有時抬得很高,但是架多少錢、片多少錢自己心里都有底子,所以還是可以買到性價比高的。”小雪說。
“因為各方面成本非常低,所以我們家眼鏡的零售價比其他眼鏡店少一半,比如市面上一副要300多元的眼鏡,在這10優惠左右就能配下來,但是質量不打折。”小龍表示。
開業一個多月益
店面位于四樓,和一樓幾家臨街的眼鏡店怎么競爭呢?
“口碑,我們做到的永遠要超出顧客的預期。”小龍揭開了謎底。據小龍介紹,聽一些業內人講,眼鏡店優先年都要的,因為顧客都是試探性來配眼鏡,而換眼鏡的周期平均是一年左右,因此顧客戴著舒服,怎樣也得第二年再來。但是自己家的眼鏡店從8月初開業到現在,一個多月時間就已經益了,回頭客特別多。“優先批回頭客是我的一個老鄉給介紹的。”小龍告訴記者,因為裝修都很簡單,那個老鄉來的時候,本來沒抱太大希望,就想查查為啥現在的眼鏡戴起來不舒服。經過檢測,發現他的散光在鏡片上沒給補,我們就又給他配了一副眼鏡,一共花了20優惠左右,比他原來的眼鏡便宜了400多元,“他戴上后非常舒服,回去之后就推薦同學到我這來了。”小龍興奮地表示。
小雪說,社會上一般的眼鏡店開起來至少得10萬元,自己是學生,沒有那么多錢,就在環境上做足了功夫。在一進門的廳里,四面墻的隔板上整齊地擺放著各種眼鏡架,每一層上要么掛著造型別致的風鈴,要么擺著一個小玩具,加上柔和的燈光和有卡通圖案的窗簾,整個店感覺就像學生的寢室。
小龍說,有時碰上家境不好的學生,除了賺個成本錢,就是收點機器磨損費,這樣的服務理念也贏得了很多回頭客,11日這天來配鏡的這五個人,幾乎都是經同學介紹來的。
“現在我的宣傳方式也就是在外面發點傳單和同學們的口碑,等和學校有了一些合作,名氣打出去,估計生意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