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康源:棗酒千年釀造傳奇
2015-03-25 16:36
在白酒顫顫驚驚度過2012年時,遠在西北一隅的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紅棗釀造的盛康源棗酒,傳承了千年后正在打開市場的大門…… 商界記者采訪山西盛康源總經理康志明(右)2012年,白酒業遭遇少有的“寒顫”,湖南酒鬼酒被爆含有塑化劑,將風光一時的白酒行業打入谷底。 就在白酒顫顫驚驚度過2012年時,遠在西北一隅的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紅棗釀造的盛康源棗酒,傳承了千年后正在打開市場的大門…… 好酒藏在深巷里 寧夏的冬天陽光高高掛起,仍免不了寒冷的侵襲,盛康源棗酒生產區一片繁忙,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將清洗好的棗子送入烤房脫水,另一邊則將脫水后的棗子再回爐清洗一遍……廠區周圍散發出陣陣棗酒清香味,隨風撲鼻而來,瞬間讓人陶醉。 這是位于寧夏寧武市郊的盛康源酒業生物科技公司的生產基地,康志明是董事長,出生釀酒世家的他,從小就和酒打交道。雖然才來寧夏發展僅一年,但康志明家族棗酒釀造史,就是棗酒的發展史。 據山西靈石縣縣志記載:1033年(北宋明道),康家開始用當地盛產的紅棗釀造棗酒,并很暢銷。康熙四十二年,御醫孫之鼎品鑒棗酒后即興賦詩“盛世欣逢圣駕巡,康氏瓊漿譽乾坤,源自道家秘方釀,可補氣血壯精神!”盛康源由此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經過千年流傳,盛康源傳到第47代傳人――康志明。 19歲的康志明從學校畢業后,回家開始幫助父親釀酒,祖輩積下來的紅棗釀白酒的傳奇技術,由于資金只能維持小作坊生產,此時年產量還不到一噸,僅夠鄰里鄉親品嘗。 轉眼間到199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康志明承包到村辦煤礦,幾年時間賺回40多萬元。盡管煤礦產業來錢快,但康志明有心振興康家釀酒事業,他果斷地把這筆資金投入到酒廠的設施設備上,將此前的一孔窯洞增加到五孔,紅棗發酵也改用大缸,廠房面積增加到200平方米,當年年產量達到2噸。 釀酒過程中,尤其發酵是難掌控好的,“以前一直在憑經驗在做酒,發酵時間不好掌控,原材料成本就高。”康志明萌生了創辦研究所的想法。 棗酒溫釀秘訣 2006年,盛康源紅棗生物科技研究所誕生。康志明請來了山西食品研究所、西安科技大學、山西大學等、教授,其重點就是攻克發酵的難題和食品的安全檢測的扶持。 白酒以貴州為代表的醬香型,四川為代表的濃香型白酒占主流消費市場。而盛康源棗酒則代表了以水果為原料生產的棗香型白酒。盛康源棗酒的競爭力又在哪里? 以白酒占據主流消費市場,而盛康源生產棗酒市場相對較小,康志明堅信盛康源紅棗生產的棗酒會有一席之地。“白酒市場很多品牌充斥著勾兌酒,盛康源絕無半點勾兌。” 盛康源紅棗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將棗酒釀造秘方“蒸、捂、溫釀”等19道工序和現代化工藝進行結合。從棗子遴選開始,工人搭梯采摘,這樣防止損傷。采摘過程中只摘面向陽光的大紅棗,用竹筐裝好后放入冷藏車(溫度在1―5攝氏度)運回冷庫;將選好的棗子在專業的清洗池清洗一遍,清洗過后放入烤房進行脫水,然后第二次清洗;清洗完畢送入前處理車間進行蒸煮,同時去核;將去核后的棗子打漿到發酵再到醒酒要經過19道完整工序。在此過程中尤其嚴格注意溫控以及時間,每一道工序都不可忽視。 “整個釀造過程中,我們就紅棗一樣原材料。”盛康源段總工向記者介紹到。 #p#副標題#e# 盛康源棗酒展廳2011年,盛康源棗酒榮膺“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擁有千年釀造歷史的盛康源在世人面前逐漸揭開面紗。 傳承千年棗酒技術攻克了發酵中的高損耗難題,成本降低,康志明也在下一盤棋。 康志明的家鄉,山西靈石縣棗產量大,超過60萬畝的棗園。而產棗旺季時銷售困難,在康志明眼中,唯有提升紅棗的附加值才有出路,這更堅定了他發展紅棗酒的信念,同時滿足了釀酒的貨源要求。 2009年6月,康志明走出家鄉靈石,在太原成立山西盛康源酒業有限公司,租廠進設備,盛康源紅棗酒開始在山西打響“戰役”。由于盛康源用棗釀出的白酒醇而帶棗香,受到消費者喜愛,公司采用高于成本價的2成代銷模式,2011年公司順利實現。康志明走好了優先步棋。 隨著盛康源名氣銷量大增,原來的規模已不能滿足生產,康志明準備申報土地建生產基地,由于太原用地緊張,政府不批工業用地,康志明只好租用其它公司廠房,但對于祖宗留下來的釀酒技術并不想外流,用他的話說叫“小范圍嘗試”――提高/增加紅棗酒的純正,同時沒有自己的廠房暫不大規模生產。 2010年初,康志明的老鄉龔正田回山西,招待宴上,康志明拿出自家產的棗酒和老鄉一起品嘗,龔正田頓時贊不絕口,在外打拼多年的他深知這不是一般技術可以生產這樣一款好酒。 如果不是龔正田的出現,康志明仍然繼續經營著這個小廠,過著舒適的小日子。龔正田的到來,改變了盛康源的發展軌跡。 三顧茅廬式邀請 時隔半月,康志明接到一個電話――是龔正田打來的。龔正田是在寧夏的山西企業家,此前一直在寧夏發展醋產業,這個電話改變了盛康源走出去的路子,也改變了康志明此前的決定。 電話那頭,是老鄉邀請他去寧夏加盟,說有利于盛康源發展。這并沒有引起康志明的興趣,他不是優先次受到邀請了。 原來,康志明送給龔正田棗酒送給寧夏政府官員品嘗,酒的醇香味中還帶有棗香味,吸引了當地招商官員,寧夏盛產長棗,由于光照時間長,寧夏長棗更營養,何不邀請其到寧夏發展? 優先次邀請,康志明婉拒了。 第二次,寧夏下轄寧武市招商局赴山西,考察盛康源棗酒公司,康志明接待了他們一行,在了解到公司實際情況后,招商局局長力邀康志明到寧夏加盟發展,并開出優厚條件,對于康志明來說并不為所動。 時隔半月,康志明再次接到寧武招商局電話,“他在電話中說,你不到寧夏來發展也可以,作為朋友,你來看看老哥也可以嘛!”并告訴康志明當天中午就到山西來接他。原本連寧夏在地圖的哪個方位都沒搞清楚的康志明盛情難卻,但聽說開車都只要3個小時多,他決定帶上公司管理層一起去寧夏看一看,“我當時去的心態就是順便看看。” 車行在寧夏寧武市筆直公路上,兩旁“棗的海洋”翠綠欲滴,天生對棗有感情的康志明瞬間倍感親切。 而寧夏寧武市為什么如此盛情邀請盛康源呢? 寧夏農產品以盛產紅棗文明,紅棗博覽園就在寧夏寧武市。一方面是盛康源棗酒可以大量采購紅棗為原材料,促進當地百姓增收。另一方面增大棗子的附加值。寧夏方面曾多次嘗試用棗釀酒,由于技術問題,棗酒始終達不到理想標準而失敗,當得知盛康源在棗酒方面的獨特技術后,不惜優厚條件,“三顧茅廬”邀請康志明到寧夏發展,以此合力打造寧夏的獨特棗酒品牌。 而寧夏的條件是無常提供盛康源100畝土地,公司建設投入的總資金寧夏政府補貼一半,同時在稅收上也給盛康源大力優惠。 在賓館里他征求了同事的看法,一是原材料豐富;二是寧夏發展相對緩慢,更容易有市場。就在大家還在探討中,康志明此時已在公司做好了在寧夏加盟發展的準備。 2010年6月,寧夏盛康源紅棗生物科技酒業公司正式成立。2012年3月公司首條生產線正式竣工投產,年產量達到1000噸。 原汁原味的紅棗白酒,就是盛康源生存的砝碼。“做酒就是做良心。”當記者問及怎樣看待白酒“塑化劑”事件時,這位董事長則不太清楚塑化劑究竟對酒有什么作用。 原張裕葡萄酒公司副總裁、釀造師陳澤義在品嘗了盛康源棗酒后稱贊道:“漂亮”。 目前,盛康源公司已推出以天生紅為品牌9大系列棗酒:低度棗酒、高度白蘭地,有、百益、嬌顏、魅惑、頤養及福祿壽喜、棗姜、棗杞等30余款產品。 2012年湖南酒鬼酒被曝含有高達600%的塑化劑,白酒高庫存少有,市場一片蕭條,而堅守釀造純酒的盛康源迎來了春天。 2013年1月,盛康源寧夏公司4月生產的產量已被寧夏代理商預定一空,“我們沒有庫存產品了。”盛康源繼走團購、土特產渠道后,一些聞酒識香的代理商慕名前來洽談代理。 盛康源歷經千年歷史的興衰,在市場經濟放開后,以康志明這一批民營企業家得以成長,將千年歷史品牌沉寂后,穿越一個世紀的時空,盛康源棗酒再以嶄新姿態續寫棗酒輝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