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芳齋:創立譜寫
2015-07-23 13:13
近一個世紀前,一群胸懷天下的革新者在嘉興南湖的一葉小舟上之上指明了一個時代的方向,也許是歷史的巧合讓一個傳奇的起點具備了更為深刻的含義,也是在這一年,一個普通的浙江商人也在無意間叩開了一個屬于傳統飲食的傳奇。 從1921年張家弄口的粽子小攤,到產值近30億元的全國粽子行業的龍頭企業,五芳齋讓粽子這種節令性的傳統食品發展為日常消費的美食,它所致力的不僅是譜寫一個“小粽子大產業”的百年老品牌的,還是每一個五芳齋人自我實現的,更是為每一位消費者傳遞“幸福味道”的。 有夢想就行動,老品牌恰青春。在這屬于百年老品牌的實現過程中,從來不乏一脈相承的傳統堅守,更需要的是堅持不懈的創立驅動。 科技創立,激發新鮮活力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老品牌總是與歷史悠久、傳統手工等詞匯相聯,而事實上,在五芳齋除了繼承百年的傳統技藝之外,更蘊涵著前沿的技術和國內較新的科研成果。正如五芳齋集團厲建平董事長所言:五芳齋集團正朝著“打造米制品行業拓荒者、打造中式快餐著名品牌”這一戰略目標而努力,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技術創立是關鍵因素。 在米制品領域,日本擁有世界帶頭的工藝技術,而不久前,五芳齋實業公司正式成為日本炊飯協會會員,這意味著五芳齋在米制品行業的技術研究及合作已經邁出了化步伐。 五芳齋自2010年引進日本米飯自動化生產線以來,日產米飯量可達10噸。每一顆精選的好的大米,經過洗滌、浸泡、線性火焰燒煮、燜烤、翻轉、耙松等一系列工序后進入專用保溫箱,整道過程全部自動化完成,提高/增加米飯品質的穩定一致。目前五芳齋連鎖門店供應的米飯全部出自這套生產線。2012年12月,五芳齋進一步加強與日本米制品科研技術的對接,引進日本米制品,將重點在米制新品開發、工藝改進和品質提升等方面展開合作,推動五芳齋在米制品研究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在引進科技之外,五芳齋也積極加強自身科研團隊建設。從2003年組建的五芳齋研發中心到現在的五芳齋食品研究所,食品研究所已經成為“省級技術中心”,多年的積累,食品研究所共完成省、市級以上科技項目11項,獲得發明成果7項、實用專利3項、外觀專利80項。 同時,五芳齋也校企聯手、產學共贏的方式,與江南大學、浙江工商大學等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校企產學研緊密合作,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科研實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還對企業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管理創立,重構企業肌理 作為一家以食品產業為核心,兼具科研、生產、銷售、服務等綜合功能的民營企業集團,企業運行復雜性也給企業管理提出了難題。如何使公司組織運營更加?如何使公司業務管控體系運轉更加順暢?如何使公司的績效考核更有激勵性? 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五芳齋集團引進外智,牽手羅蘭貝格咨詢公司共同展開“組織管控優化項目”。依照戰略導向、管控有力、權責清晰和專業精干四大原則,五芳齋實業公司采用功能型組織架構,增強企業規范和總部管控能力,突出食品銷售、連鎖餐飲、米業三大核心業務,整合設立供應鏈事業部,進一步明確支持部門和業務部門的專業化分工和職能。近期,五芳齋又先后注冊設立了“五芳齋食品銷售有限公司”和“五芳齋餐飲有限公司”,這兩家無區域的全國性公司,將分別打造成為五芳齋在食品銷售和連鎖餐飲領域的兩大實體運營平臺,為老品牌實現“米制品拓荒者和餐飲連鎖著名品牌”的夯實基礎。 另一項舉措是改革管理層職位設置,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建立精干的管理團隊。對所有管理崗位進行評估,確定相應的職級序列的固定薪酬標準,使得員工可以根據個人的才干和公司的需要,有不同的成長路線圖,員工可以晉升管理職位、業績提成、提高技術水平各種不同的路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搭建了以戰略為導向的績效體系,并透過激勵獎懲機制來提升各層級員工的積極性和緊迫感,使公司內部整體的運營機制更加優化。 此次組織優化項目的實施,使組織層級簡明、決策環節清晰,考核體系更為系統科學,對五芳齋未來的發展可謂意義深遠,也給百年老品牌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