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林記熱干面 傳承武漢人的美食情懷
(圖片來自網絡)
提起武漢的熱干面,老武漢人都會想到蔡林記及它的創始人蔡明緯。蔡林記熱干面承載的不僅是一個美食品牌,更是武漢人特有的一種美食情懷。
時代變遷,蔡林記的熱干面、四季美的湯包、老通城的豆皮,歷史悠久的武漢四大名小吃不斷嘗試轉身求變,百年老品牌蔡林記更是三次起落浮沉。
這一次,蔡林記再次華麗轉身,走在四大名小吃前列。
優先次轉型:富思德之死
蔡林記的創始者蔡明偉,是黃陂蔡榨人。1928年,蔡明偉17歲,他以挑擔賣面條謀生,后在滿春路開店,取名“蔡林記”。
解放后,實行公私合營,蔡林記熱干面館在江漢路水塔對面建起熱干面店面,幾乎每天食客盈門。蔡林記因此成為聞名全國的中華老品牌,其全料熱干面是中華名小吃,曾被視為漢味小吃的領軍代表。
直至上世紀80年代初,蔡林記經歷了輝煌的時期。在熱干面館遍布武漢三鎮的沖擊中,蔡林記漸漸走向衰敗。
此后,兩度拆遷更是讓蔡林記元氣大傷。1993年佳麗廣場動建,蔡林記被遷至中山大道厚生里巷口,后又因建萬達廣場拆遷干脆關門歇業。
2000年,蔡林記品牌交由富思德公司有償使用6年,原蔡林記作為母店,經營體制不變,與私營的加盟店實行“一店兩制”,富思德公司按連鎖子店的規模,每年向母店繳納品牌使用費和技術指導費。
該公司獲得蔡林記品牌6年有償使用權后,用加盟連鎖方式快速開店。曾經奄奄一息的國有老品牌“蔡林記”,曾創造平均兩天開一家店的歷史。不到一年時間,200余家蔡林記加盟店遍布三鎮,甚至省外布點。
富思德是一家私營公司,先后作過地產、通訊器材生意,卻沒有做過餐飲業。“是洋快餐逼出來的。”武漢富思德企業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幫勝介紹,90年代中期,漢堡店、炸雞店大舉進軍武漢飲食市場,連臺灣也殺了進來。作為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羅幫勝坐不住了。他在和同事、朋友們聊天的過程中,逐步堅定了一個信念:像洋快餐那樣,美化店堂、規范服務,把武漢的老品牌快餐,如四季美湯包、筱桃園雞湯酥餅、老通城豆皮等一一包裝起來,足以迎接挑戰。
隨后,他們北上京城考察,南下廣州取經,經過反復比較、遴選,決定把大眾化的熱干面作為迎戰的主打品牌。2000年2月,富思德公司正式推出了《“蔡林記”中式快餐連鎖經營方案》。
策劃中的“蔡林記”方案,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武漢的數百萬市民,大都有在外過早的習慣。”武漢市容辦主任周元說,遍布大街小巷的4萬多個早點攤,煤灰彌漫,污水橫溢,食客們站著或蹲著進餐,實在有損現代化都市形象。以精心包裝的“蔡林記”取代街頭攤點,必然形成一道獨特而靚麗的小吃風景線。
富士德公司在拿到品牌租賃權后,大力發展加盟店。“只要給加盟費,就能叫“蔡林記”,沒有任何加盟標準和規范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