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讓孩子受益一生的品質
從漢字本身來看,“仁”是“二人”,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孔子說:“仁者愛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是“愛”,人不僅要愛自己還要愛別人。
從漢字本身來看,“仁”是“二人”,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鬃诱f:“仁者愛人?!比伺c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是“愛”,人不僅要愛自己還要愛別人。
但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能做到愛別人呢?一位兒童教育家說:“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愛己,不知愛人,是當前獨生子的通病。”孩子為什么會如此?是他們天生都如此嗎?
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孩子天性中就有善良和同情等品質。嬰兒一歲前,會在別的孩子哭時一起哭,這是他對別人情緒的感應。
幼兒一兩歲的時候會用自己的玩具或食品去安慰哭泣的孩子,他在試圖幫別的孩子減輕痛苦。到了五六歲,孩子就會主動安慰傷心難過的孩子。
既然“人之初,性本善”,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孩子卻對同伴表現出自私、冷漠、幸災樂禍的一面呢?
這與我們的后天教育、社會環境等因素有關。也許我們本身就是一個只愛自己不愛別人的人,孩子受影響自然也只愛自己不愛別人;
也許我們溺愛孩子,讓他成為家庭的中心,作為中心的他習慣了聚集所有人的愛于一身,而沒有學會將愛傳播出去;也許我們在孩子表現出愛心的時候,告訴他“不要多管閑事”……
從現在開始,學國學,讀經典,讓孩子擁有一顆仁愛之心,因為仁愛是人類光輝燦爛的人性,是崇高且偉大的品德,擁有仁愛之心,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那么,怎樣培養孩子的仁愛之心呢?
一、引導孩子關愛身邊的人。
二、適當讓孩子養一些小動物。
三、讓孩子學會同心共情。
除了培養孩子的仁愛之心,還應當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優合格品質。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一種優合格品德。誠實守信的人,會對自己、對他人真誠忠實,嚴守,說到做到。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性善良的,為了培養孩子多方面品格,塑造孩子合格的品性 大多數家長會在孩子幼兒時期讓孩子去接觸國學教育,讓孩子去學習傳統文化,這也是大多數家長為孩子選擇一個可以詳細學習傳統文化“國學班”的原因;
國學經典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其內容博大精深,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小學階段是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在小學階段進行國學經典教學活動,有利于弘揚不錯的傳統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母語水平、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有利于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北京小夫子國學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總部位于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首都北京,成立于2012年,是由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民族大學等高校的多位漢語言文學博士共同創辦,從事國學啟蒙教育研究、教學實踐、推廣的專業機構,主要面向3-15歲兒童提供國學啟蒙教育培訓。小夫子國學教育的十六字教學理念:經典為本,求真創立,德識并重,樂教樂學。經典為本:我們立足于儒家經典,讓孩子從誦讀中體味韻律之美,從涵泳中成長為博雅君子。求真創立,僅讓孩子在識字、閱讀、寫作、人文素養等方面取得豐碩的成果,還可以培養孩子孝順、友愛、獨立、堅韌等等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