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國學告訴您 國學不枯燥
有人說國學很枯燥,很難學,可是學英語、學彈琴也很枯燥,為什么孩子也能學會呢?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成為一個乖巧、懂事、有修養(yǎng)的人。與其天天教導孩子“這個要這樣做,那個不能那樣做”,重復嘮叨引起孩子反感,還不如讓孩子讀一讀《弟子規(guī)》等國學經(jīng)典書籍,誦讀經(jīng)典,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對孩子進行國學啟蒙教育,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品德。
小學是孩子記憶好的時期。誦讀經(jīng)典是學習傳統(tǒng)文化、快捷的方式。只有將經(jīng)典融入腦海,才能消化、吸收,為自身所用,后推陳出新。 少兒國學啟蒙首先要以誦讀和背誦為主。這一階段的孩子是喜歡重復的,《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等誦讀起來朗朗上口,孩子們很喜歡去誦讀。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孩子們剛開始學習經(jīng)典古文時可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經(jīng)過不斷重復,他會潛移默化地去思考、去理解其中的意思。再加上各種講解,家長們不需要擔心孩子只會重復誦讀卻不知其深意。
3-15周歲的孩子,父母要一些故事或有意思的方式向孩子們講解句子的意思。孩子的讀經(jīng)順序也是有講究的。建議按以下順序安排孩子進行誦讀:《千字文》《弟子規(guī)》《聲律啟蒙》《三字經(jīng)》《論語》《詩經(jīng)》《孟子》《二十四史》《世說新語》《老子莊子》《唐詩宋詞》《古文觀止》
“古文艱深難懂,很多家長怕孩子年齡小弄不明白,其實這些問題很容易解決?!痹诮o孩子講解國學時,我們根據(jù)他的理解能力,解釋的深度和廣度也應不一樣。比如“凡是人,皆須愛”,三歲孩子能明白“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就夠了,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跟他講懂得愛就是替他人著想,而十歲左右的孩子應明白尊重和理解一個人也是愛的表現(xiàn)。
少兒國學教育不應為了教國學而教。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切切實實地用少兒國學規(guī)范孩子的言行,或者說用國學里的格言指導孩子做事。因此,讓孩子跟讀、聽爸爸媽媽講解、背誦國學不是目的。關鍵是日常生活中具體的場景,讓孩子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意思。
比如,《弟子規(guī)》中所說的“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是教人養(yǎng)成合格的生活習慣,回家后脫下的衣物要放在固定位置,不要亂扔亂放,以免污損褶皺,用的時候找很久。如果平常父母這樣以身作則,在教孩子的時候會起到更好的作用。
再比如,當孩子說話不算數(shù)時,答應自己收拾玩具,或者看完一集動畫片后不再看第二集,結果又反悔、耍賴。這時候媽媽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來教育孩子,這些格言言簡意賅,孩子在記誦的過程中能潛移默化地接納它們,逐漸養(yǎng)成美德。
有人說國學很枯燥,很難學,可是學英語、學彈琴也很枯燥,為什么孩子也能學會呢?
興趣是靠培養(yǎng)的,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喜歡認字、彈琴。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爸爸媽媽小時候也沒有讀過這些國學經(jīng)典,也沒有養(yǎng)成合格的讀書習慣,沒有父母的以身作則,沒有學習的榜樣,孩子自然興趣也不大。
如果父母能夠靜下心來,每天情感豐富、抑揚頓挫地讀半個小時書,每次都叫孩子一起來讀,并配上古典音樂,雖然有些調(diào)皮的孩子開始不配合,但是時間一長,孩子一定會開始愿意跟著讀了。哪怕他只跟讀5分鐘、10分鐘,家長也要給予適當?shù)谋頁P、肯定,讓他有成就感。平時,可以隨身攜帶《弟子規(guī)》、《唐詩宋詞》等口袋書在路上讀,或是在車里播放相關音樂,充分利用這些時間,讓路上的時光也能進行國學教育。
如果孩子對于誦讀不感興趣,家長還可以改變一下策略,將少兒國學教育融入故事和游戲中,設計一些國學手指操、國學武功操;爸爸媽媽還可以表演一些國學故事情景劇,如孔融讓梨、黃香溫席,孩子一定會興趣大增,并迫不及待地要求加入。
小夫子國學館秉承“博學于文,約之以禮”的教育宗旨,讓孩子系統(tǒng)《千字文》、《聲律啟蒙》、《論語》、《詩經(jīng)》、《老子莊子》、等國學經(jīng)典!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今天的翩翩少年,明天的博雅君子!趕快加入我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