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香藝成就香藝達人
近期十分不錯的節目達人秀出現,十分受歡迎,那什么是達人?達人定義又是什么?讓我們看看一個達人創業經歷.
所謂"達人",在臺灣多指"某一領域非常專業、出類拔萃的人".在嘉義縣新港鄉,我結識了一位香藝"達人"——新港香藝文化園區的創業創辦人陳文忠先生.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成功的創業故事.
新港是早年大陸移民來臺墾殖的登陸聚居之地,供奉著"開臺媽祖"的奉天宮常年香火鼎盛,每年有300萬香客涌入.想象中,這全臺灣優先座以"香"為主題的產業文化園也少不了寺廟常有的繚繞之景.步入園區,卻見花木扶疏、滿園暗香浮動,全無火之氣.
陳文忠先生親當導覽,帶我們"走馬看香".制香房中,幾位師傅正在演示傳統手工制線香:香芯浸水、搓上粘粉、打底浸水、展香、掄香……動作嫻熟,一氣呵成.陳文忠說:"臺灣人愛‘拜拜’,幾乎人人都跟香打交道,卻很少人知道香是怎么制作出來的.我們首先滿足大家的好奇心."
典雅精致的香藝展示館是園區的主體建筑,陳列著世界各地與香有關的素材和典藏品.展區分為六大部分:有世界各地宗教對香及香料運用的"文化香",以衣食住行為主軸的"生活香",陳設檀香木、沉香木等制香原木雕刻的"藝品香",展現中西方香料原味原貌的"原味香",模擬古代文人品香環境的"情境香",以及以泥制人偶展示傳統制香過程的"制香回廊"等.漫步幽香陣陣的展示館,一幅《清明上河圖》的局部畫面吸引了我們的視線.原來,圖中熱鬧街道上有一間賣香店鋪,陳文忠以此展示香在的淵源流長.
穿過展示館,來到陳文忠的辦公室,泡上一壺清清淡淡的沉香茶,聽主人說創業故事.在香火旺盛的新港,制香是許多人賴以糊口的行當.20多年前,陳文忠從軍中退役后,和弟弟陳文竹、陳文干從家庭制香小作坊做起,一番辛苦打拼后,發展為"香業創業開發有限公司",生意做到了大陸.然而,隨著制香機械化的實現以及大陸制香企業的壯大,臺灣傳統手工制香業逐漸萎縮,專業制香師傅不足200個.為了生存,臺灣傳統制香業必須轉型;為了傳承與發揚制香技藝與文化,陳文忠決定做點什么.經過4年的籌備,新港香藝文化園區于2008年夏天創業開門迎客.
"轉型為文化創業創意產業難度好大,困難的是收集整理資料.就拿制香流程來說吧,做香的人受教育程度都不高,技藝主要靠口口相傳,文字資料很少.籌備過程中我幾次壓力大到病倒住院."45歲的陳文忠不諱言自己曾經的軟弱.
蒼天不負有心人.目前,新港香藝園區月均接待游人約3萬人次,整個園區采取創業開放式創業經營,營收全靠香品銷售和餐飲住宿服務.為了吸引游客,園區設立了香藝"手創業創館",為游人提供水與香粉調和成的可塑性材料,讓人們創業創作難得的香藝品.
參觀完展示館,游客可以漫步香料香草生態園區,觀賞珍貴的沉香、檀香樹和、楓香樹等制香原料樹種,享受全的"香氣浴".若是流連忘返,可以留宿于園區的香藝主題民宿,房間風格也離不創業開"香":歐洲鄉村溫馨的丁香、浪漫北國的楓香、傳統典雅的檀香……
誠心、用心、創業創立,是陳文忠兄弟多年來堅持的信念,也是其成功之道.以香品創業開發來說,他們的產品不局限于宗教祭祀用品,不斷向生活化需求方向發展,創業開發相關外圍產品.因為創業開通了網絡購物,顧客只需上網下單,香品就能"宅配"到家.嘉義縣是臺灣有名的茶葉之鄉,于是有了散發出清雅茶葉香氣的"茶香";一根根的香串起來,變成了古樸的燈罩,在燈泡通電后產生的熱量烘烤下香氣沁人,此為獲設計大獎的"馨香燈".
至于香粉三牲的問世,還有個有趣的故事.有一段時間,臺灣有民意代表創業開始追蹤寺廟供品的去向,懷疑供奉多日的雞鴨魚肉被無良商人用于餐飲業,危害民眾健康.陳文忠從電視上看到這則消息,靈機一動,決定用香粉來制作祭祀用的牲禮.這些香粉做的祭品栩栩如生,一經推出訂單就紛至沓來.
聽完陳文忠的創業故事,再次漫步園區,細細欣賞,發現這感覺很像剛剛喝過的沉香茶:初始味道平淡無奇,細品則回味悠長.
寶藝墻藝漆加盟 成就致富夢想

山東香達人冷榨花生油全國招商

山東香達人冷榨花生油全國招商

山東香達人冷榨花生油全國招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