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情境教學
美國教育家拉瑞·納希在《道德領域中的教育》一文中指出:"道
德習慣是兒童對情境選擇并與情境相互作用而整合的結果。"養成教育不是單向灌輸"教"出來的,是兒童在情境中主動感知"學"出來的。儒靈童創設每個養成目標數字情境,律動情境促發情緒,禮儀情境內化恭敬,故事情境導入概念,動畫情境感知建構,語言情境協作交流,圖譜情境思維拓展,游戲情境行為遷移,經典情境意識熏陶。數字情境教學課程活動基于皮亞杰建構主義圖式、同化、順應、平衡理論,讓幼兒主動探索、主動發現的學習,使其在情境中根據自身原有的經驗對新信息重新認識和編碼,構建知識意義。
德育活動評價
《綱要》強調:教育活動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有
機組成部分。教師應自覺地運用評價手段,了解教育的適宜性,調整、改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在每一節教學活動完成后,同步發送本周家庭小任務,家長在一周內配合幼兒在生活中踐行習慣落實,并反饋給教師作為形成性評價。行為重復21天養成習慣。這個評價過程是"園長、教師、幼兒、家長"共同參與、相互支持與合作的過程,是儒靈童家園同步旋轉式教育的真正體現和實施。
教學活動延伸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要創設豐富
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儒靈童將每周習慣滲透到幼兒園晨迎、晚送、好習慣律動操、好習慣兒歌、午餐、盥洗、午睡、游戲等一日生活之中,按照習慣養成活動目標,系統化提供月、季、學期及各種節日主題活動方案。鞏固落實好習慣,在重復鞏固中使行為彌散在幼兒的意識形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