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酒:水與糧的天作之合
2015-12-15 11:07
君子之酒自然有君子的風骨,它歷經磨練,突破自我,在現實的挑戰與歲月的洗禮中,九九八十一難,把自己從一顆頑石變成珠寶。 赤水河古鹽渡口 據《史記》記載,西漢建元六年,漢使 君子之酒自然有君子的風骨,它歷經磨練,突破自我,在現實的挑戰與歲月的洗禮中,九九八十一難,把自己從一顆頑石變成珠寶。赤水河古鹽渡口據《史記》記載,西漢建元六年,漢使唐蒙奉旨南下,在習國故地赤水河流域的仁懷、習水一帶,發現一種叫做杞醬的美酒,并將其獻給漢武帝,漢武帝飲后,盛贊其“甘美”,后世詩家詠嘆這段歷史:“漢家杞醬知何物,賺得唐蒙習部來。”明代中葉,醬香型白酒發展漸趨成熟。清代,赤水河鹽運業進一步推動了沿岸釀酒行業的繁榮。此后數百年間,習酒的獨特風味日益完善。彈指間,赤水河上酒香飄千年。自1952年以來,一代代習酒人在發揚習酒的路上前赴后繼,他們沿襲習酒傳統的釀造工藝,在繼承中尋找新思路,充分用好習酒特有的地理、人文、氣候等要素,用行動說明習酒是不折不扣的真品。把握源頭,做好基礎赤水河這條“美酒河”,有著非常神奇之處,兩岸民間自古釀酒。據漢文獻載,公元前135年西漢年間赤水河就釀造出令漢武帝“甘美之”的枸醬酒。清代詩人曾有“集靈泉于一身,匯秀水東下”的詠句贊美赤水河。地質調查資料表明,赤水河流域紫紅色的土壤中砂質和礫土含量高,土壤松散,孔隙大,滲透性強,地表水和地下水融入大地奔向赤水河時,在被層層過濾、吸收、轉化中,不僅還原為清甜可口的山泉,還順便帶走了土質中的多種有益礦物質。從而讓赤水河的水質變好,用赤水河這種入口微甜、無溶解雜質的水經過蒸餾釀出的酒特別甘美。故它為習酒的綻放異彩,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好水、好糧釀好酒,有了好水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釀酒糧食的選擇上自然不容馬虎。習酒用小紅高粱來釀酒,這種高粱生長在赤水河峽谷,在這種平均海拔400米的位置,每年的雨水較多,溫度偏高,日照充足,有利于高粱進行光合作用,形成更多的淀粉,釀造出來的酒也就香很多。習酒為了提高酒的純度,提高/增加酒的質量,往往只選用糧食發酵出來的酒中的精華部分,這樣做的結果勢必導致糧食的投入量比一般的酒大很多――習酒一般都是五斤糧食一斤酒,白酒是一種手工傳統業,釀造的工藝復雜,而且精細。雖然有些酒廠已經配備了機械化、自動化的流水線,來加快生產進度,但習酒沿襲著老一輩習酒人的傳統,大化的運用手工操作,特別是釀酒車間的堆積發酵等流程,對手工的需求較高,需要更多的人力來支撐。習酒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投入的人力比一般酒廠多很多,比如某個操作環節一般酒廠投入的是十個工人,習酒就會增加五個。人力數量的增加固然會增長成本,但是他們形成的優勢也毋庸置疑。在釀酒車間,人越多,對于某一項工藝的操作就會更加精細。千錘百煉,方展真容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習酒的每一滴酒,都在展示如何由高粱和水經過層層磨合,歷經高溫的發酵、歲月的洗禮,突破自身極限,讓高粱的精髓與水之魂很好結合,后來達到歸一。作為酒中君子,醬香型習酒有著復雜的“9”字釀造工藝――一年一個周期,兩次投料,三種典型體(醬香、醇甜及窖底),“四高三長一大”,五月制取高溫曲(端午),六個月儲存,七次取酒,八次發酵,九次蒸餾。習酒一次次工藝的創立,都是圍繞著微生物的生理周期的變化來加以運用。例如,制曲一般都會在端午節時間,因為此時的溫度開始上升,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從而可以制出高質量的曲。而生產投料要求按照農歷九月重陽節期進行,因為此時是高粱的收割季節,避開高營養高溫生產時節,便于人工控制發酵過程,培養有利微生物體系。而在 “四高三長一大”流程中,這種運用微生物生理特征的效果更明顯。四高是指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發酵、高溫餾酒。高溫潮濕生態環境下,存在大量的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及霉菌。這些微生物不僅產生大量的淀粉、蛋白質、纖維素水解酶,同時產生多種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生代謝產物,如多不飽和脂肪酸等有益人體的成分。三長是指基酒生產周期長、大曲貯存時間長、基酒貯存時間長。習酒采用條石窖發酵,生產周期長達一年。共分下沙、造沙二次投料,一至七輪次取酒。大曲貯存時間長達六個月才能投入生產使用。基酒按醬香、醇甜及窖底香3種典型體和不同輪次酒分別長期貯存,長達三年以上才能勾兌成產品。這樣就可以提高/增加微生物生長達到一個飽和點,同時,促使盛酒容器中的金屬元素溶入酒中,使酒體中含有各種對人類有益的微量元素,尤其是兩價金屬過渡元素的存在,激活了人體內的乙醇氫化酶、乙醛氫化酶,使飲酒者飲后乙醇在體內的滯留時間縮短,減輕了乙醇對飲者內臟器官的損傷。一大是指用曲量大。用曲量高于其他任何香型。曲不僅作為糖化劑,而且作為醬香物質的前體,分輪次不斷添加。隨著輪次和曲用量的積累,香氣成分也隨之增大。曲的作用相當于催化劑,加大用曲量可以讓微生物保持持續繁殖的趨勢,同時可以減少微生物因為進入衰亡期而產生的不利于人體成分的量。酒中精華,養身怡性好的工藝釀造的酒自然有其獨特的地方。醬香型白酒在釀制、貯存過程,由于原料、生產用水的帶入或長期貯存過程中,有機酸含量高,能夠調節身體平衡。《黃帝內經》云:人有五臟(心、肝、脾、胃、腎),食有五味(酸、甘、苦、咸、辛),食有五禁,味有五入。“酸入肝、辛及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五味又具有五種緩解功能,“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指出這五味有發散,收斂、緩解、堅燥、軟堅的作用。而在《內經、素問》“五味所禁”中指出“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所以高酸度食品有利于肝臟的保護,而有筋病等痛風患者宜忌之。而《本草綱目》記載中對酒有“通血脈,厚腸胃,潤皮膚,散使其”,“養脾氣,護肝,除風下氣”,“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御寒”之說。相對其他香型白酒來說,習酒在其獨制造作工藝中,慢慢沉淀了許多對人體有益的重要基因。比如,窖藏1988產品的酸度高,是其它白酒的二至三倍。總酸中主要又是以乙酸和乳酸為主。根據中醫理論,酸主脾胃,保肝,能。它們都有益于人體健康,不飽和脂肪酸能抑制血栓的形成。窖藏1988易揮發物質少,所以對人體的刺激小,有利健康。窖藏習酒有益于健康的品質,給人直接的感受,即是香不膩人、吞不刺喉、醉不打頭,即使過點量,酒勁也會很快散去。迄今為止,們發現習酒醬香型酒中有幾百種微元素,它對人體的作用就像歌德巴赫猜想一樣,吸引著更多的愛好者去考證探索。而君子之味則會在歲月的積累中,逐漸向人們展示它沁人心脾的風骨。